Skip to content

【JACS】可逆二氧化碳捕获与(脱)氧化:第14族双自由基化合物的结构快照

总结

研究展示了第14族单线态双自由基化合物(即双自由基类)[(ADC)E]2(E = Si, Ge, Sn)在二氧化碳(CO2)捕获与(脱)氧化中的应用。通过X射线衍射和DFT计算,揭示了这些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和反应机制。 image.png

摘要

本研究探讨了基于阴离子双卡宾(ADC)框架的第14族单线态双自由基化合物[(ADC)E]2(E = Si, Ge, Sn)在CO2捕获与(脱)氧化中的应用。研究发现,这些化合物能够与CO2发生[4+2]环加成反应,生成桶烯型双金属烯[(ADC)E]2(OC═O)。其中,E = Ge的化合物表现出可逆的CO2捕获能力,而E = Sn的化合物则进一步脱氧生成[(ADC)Sn]2(O2CO)和CO。E = Si的化合物由于极高的反应活性,无法分离或检测到中间产物。通过X射线衍射确定了所有分离化合物的分子结构,并通过DFT计算提供了其形成机制的见解。 image.png

研究结果分类展示

合成与分离

  • 合成方法:采用已报道的方法合成了化合物1-E(E = Si, Ge, Sn)。
  • 分离纯化:通过多阶段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确认了化合物的纯度。 image.png

分子结构

  • [(ADC)Si]2(OC═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发现其具有四配位硅原子。
  • [(ADC)Ge]2(OC═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发现其具有三配位锗原子。
  • [(ADC)Sn]2(OC═O):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其分子结构,发现其具有三配位锡原子。 image.png

反应机制

  • DFT计算:通过DFT计算揭示了化合物与CO2反应的机理,发现反应活性随元素从Si到Sn逐渐增加。

image.png

  • 可逆性:E = Ge的化合物表现出可逆的CO2捕获能力,而E = Sn的化合物则进一步脱氧生成碳酸盐。 image.png

应用前景

  • 催化活性:化合物1-Sn在CO2的催化氢硼化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显示了其在合成中的潜力。

image.png

这项研究展示了第14族双自由基化合物在CO2捕获与(脱)氧化中的巨大潜力,为未来的材料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详细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

参考文献

https://doi.org/10.1021/jacs.4c15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