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 Mater.】大幅度超越万古霉素,新型纳米簇光敏剂对MRSA的抗菌效率达到了 97.6%
简介
本文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类型 I 光敏剂纳米簇(C 3 TH)展现了卓越的抗菌光动力疗效。该纳米簇通过独特的电离反应生成高效光生自由基,展示了显著的抗菌能力,特别在体内应用中表现优异。
摘要
抗菌光动力疗法(aPDT)由于其选择性杀灭细菌的特点备受关注。本文开发了一种通过自组装形成的类型 I 光敏剂纳米簇(C 3 TH),实现了高效的光诱导电子转移。该纳米簇在极低剂量下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抗菌效率达到了 97.6%,大大超越了商业抗生素万古霉素。此研究成果为新型类型 I 光敏剂的设计提供了新策略。
研究结果与讨论
设计与表征
- 纳米簇设计与表征:C 3 TH 纳米簇通过自组装形成,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其具有独特的交叉排列,有助于缩短分子间距离并抑制分子间电子振动耦合。
- 光谱特性及反应活性氧生产:C 3 TH 纳米簇展现了显著的双吸收峰和光致发光蓝移,表明分子间电子振动耦合减弱。此外,C 3 TH 纳米簇显著增加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比 C 3 T 纳米簇增加 74%),而单线态氧的生成则减少了 42%。
- 电化学与光敏化通道:电化学分析和光敏化通道研究显示,C 3 TH 纳米簇具有更高的氧化电位,有助于在低氧条件下生成内源性氧,增强了其在缺氧环境中的抗菌能力。
- 激发态动力学:飞秒瞬态吸收(fs-TA)和光谱电化学分析显示,C 3 TH 纳米簇通过自动电离反应生成 PS+· 和 PS-·,大大提高了类型 I ROS 的生产效率。
主要研究成果
- 自组装 C 3 TH 纳米簇简化了光敏剂系统,具有优异的水溶性和生物相容性。
- C 3 TH 纳米簇在极低剂量下对 MRSA 的抗菌效率达到了 97.6%,显著优于传统抗生素万古霉素(提高 8.8 倍)。
- 在体外和体内抗菌实验中,C 3 TH 纳米簇展示了卓越的抗菌效果,并显著加速了感染伤口的愈合。
进一步讨论
- 光敏剂纳米簇的设计与表征:C 3 TH 纳米簇通过自组装形成,分子动力学模拟显示其具有独特的交叉排列,有助于缩短分子间距离并抑制分子间电子振动耦合。
- 光谱特性与反应活性氧生产:C 3 TH 纳米簇展现了显著的双吸收峰和光致发光蓝移,表明分子间电子振动耦合减弱。此外,C 3 TH 纳米簇显著增加了羟基自由基的生成(比 C 3 T 纳米簇增加 74%),而单线态氧的生成则减少了 42%。
- 电化学与光敏化通道:电化学分析和光敏化通道研究显示,C 3 TH 纳米簇具有更高的氧化电位,有助于在低氧条件下生成内源性氧,增强了其在缺氧环境中的抗菌能力。
- 激发态动力学:飞秒瞬态吸收(fs-TA)和光谱电化学分析显示,C 3 TH 纳米簇通过自动电离反应生成 PS+· 和 PS-·,大大提高了类型 I ROS 的生产效率。
结论
C 3 TH 纳米簇通过独特的交叉排列,实现了高效的光生自由基生成,具有卓越的抗菌光动力疗效。在低剂量下,其抗菌效果显著优于传统抗生素,且在缺氧环境中表现出强大的抗菌能力。此项研究为新型类型 I 光敏剂的开发提供了新设计策略,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He, P.; Jia, M.; Yang, L.; Zhang, H.; Chen, R.; Yao, W.; Pan, Y.; Fan, Q.; Hu, W.; Huang, W. Zwitterionic Photosensitizer‐Assembled Nanocluster Produces Efficient Photogenerated Radicals via Autoionization for Superior Antibacterial Photodynamic Therapy. Advanced Materials 2025, 2418978.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4189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