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ngew.Chem.】逆系间窜跃速率提高了三倍,极佳双极性传输性能,硒掺杂增强了自旋轨道耦合

简介

本文研究了掺杂硒的吡啶并稠芳烃的合成方法,并揭示了主材料中外部重原子效应(EHAE)的潜力。相较于氧和硫的类似物,掺杂硒的主材料增强了自旋轨道耦合,加速了逆系间窜跃,并改善了双极性传输性能,使其成为高性能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理想主材料。

image.png

摘要

内部重原子效应(IHAE)在高效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发光材料的开发中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外部重原子效应(EHAE)在主材料中的潜力却被忽视。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掺杂硒的方法,以解锁EHAE在主材料中的潜力。通过分子内自由基环化2-(芳基硒基)吡啶-3-胺衍生物,快速构建了包含两个咔唑基团的苯并[4,5]硒菲并[2,3-b]吡啶(BSeP)核心的新型主材料DCz-BSeP。与其氧基(DCz-BFP)和硫基(DCz-BTP)类似物相比,DCz-BSeP显著增强了自旋轨道耦合,三重态延迟荧光(TADF)发光体的逆系间窜跃速率提高了三倍,同时改善了双极性传输性能,这些增强使DCz-BSeP成为高性能宽色域TADF-OLED的理想双极性主材料,显著减少了效率滚降。此外,DCz-BSeP在磷光OLED(Ph-OLED)和TADF敏化窄带红色荧光OLED(TSF-OLED)中的成功应用也突显了其在推进OLED技术中的多样性。

image.png

研究结果与讨论

反应开发与范围

本文首先提出了掺杂硒的吡啶并稠芳烃(BSeP)核心的设计,通过苯基与吡啶环上的卤素官能团实现高效引入供体单元的设计。本方法通过在卤化吡啶的2位进行亲核取代反应制备氨基前体,这些前体经由分子内环化生成BSeP骨架,展示了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和适应性。 image.png

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

通过比较DCz-BFP、DCz-BTP和DCz-BSeP的光物理和电化学性质,发现引入硒元素并不显著改变前沿分子轨道能级的分布和对齐,但显著影响其聚集态的分子排列和载流子传输性能。DCz-BSeP薄膜显示出宽的荧光发射谱,有利于能量传递过程。

image.png
EntryVariation from conditionYieldb
1without t-BuONOnone
2without Cu(OAc)2⋅H2O38
3DMF, acetone instead of MeCNnone, 80
4Cu power, CuI, CuO instead of

Cu(OAc)2⋅H2O
40, 62, 45
5rt instead of 60 °C79 (75[c])

image.png

反式光致发光(PL)实验

在TADF发光体5TCzBN中,通过测量掺杂薄膜的瞬态PL寿命曲线,发现DCz-BSeP掺杂系统的逆系间窜跃过程(k RISC)显著加速,揭示了硒掺杂有效促进RISC过程的机制。

image.png

电致发光性能

制备了使用5TCzBN、DACT-II和P-DMAC-BPyM发光体的蓝光、绿光和橙红光TADF-OLED器件。结果表明,DCz-BSeP在所有颜色的OLED中均展现了优异的电致发光性能,特别是在高亮度下显著减少了效率滚降。此外,DCz-BSeP还在TSF-OLED中成功应用,展示了优异的红色窄带电致发光性能。 image.png

结论

综上所述,本文开发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合成结构多样的掺硒吡啶并稠芳烃,通过外部重原子效应显著增强了TADF发光体的自旋轨道耦合和逆系间窜跃过程。DCz-BSeP作为一种高效双极性主材料,在宽色域TADF-OLEDs中表现出色,并在Ph-OLEDs和TSF-OLEDs中展示了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Wang, F.; Ye, J.; Liu, J.; Chen, X.-K.; Yang, Y.; Bin, Z.; You, J. Synthesis of Selenium‐Doped Heteroacenes: Unveiling the External Heavy‐Atom Effect in Host Materials. 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02380.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02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