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ngew.Chem.】通过空间共轭与氮/羰基框架集成的窄带发射(最窄19nm)材料,实现26.7%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

简介

本文研究了通过将相邻芳烃与氮/羰基框架进行空间共轭整合,实现窄带发射的有机发光材料。研究特别关注引入刚性结构以减少振动模式,从而实现高效的窄带发射。 image.png

摘要

有机发光材料中的非共价空间共轭(TSC)因其能够提高设备性能而备受关注。然而,由于多重振动能级的存在,通常TSC发射器会出现宽的发射峰。本文通过合成两个TSC发射器(TSFQ-TRZ和TSFQ-Ph),展示了在不同的邻近芳基片段引入刚性结构的效果。这些发射器在溶液中展示了非常窄的发射峰半高宽(FWHM),TSFQ-TRZ为19 nm,TSFQ-Ph为25 nm。此外,通过实验和理论研究揭示了TPTRZ片段在抑制分子振动中的关键作用。应用于电致发光设备中,TSFQ-TRZ发射器达到了26.7%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并在磷光敏化时进一步提高到28.3%。 image.png

研究结果与讨论

分子设计与合成

通过合成TSFQ-TRZ和TSFQ-Ph,研究了相邻芳基片段通过刚性螺旋间隔连接在氮/羰基骨架上的效果。1H和13C NMR光谱、质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确认了发射器的结构。TSFQ-TRZ的MR核心和TSC片段之间的距离约为3.1至3.6 Å,而TSFQ-Ph为4.0 Å。TPTRZ片段的扭转角为45°,显著抑制了分子振动。 image.png

光物理性质

TSFQ-TRZ和TSFQ-Ph在稀释的甲苯溶液中展示了窄带蓝色发射,发射峰值分别为468 nm和473 nm,FWHM分别为19 nm和25 nm。两者的S1/T1状态能量差为0.23 eV。紫外-可见吸收和荧光光谱揭示了两个主要吸收带,表明了有效的分子内电荷转移。 image.png

Emitter_λ_abs[a]

[nm]
_λ_em[a]

[nm]
FWHM[a]

[nm]
_E_S1[b]

[eV]
_E_T1[b]

[eV]
▵_E_ST[c]

[eV]
_Φ_PL[d]

[%]
_τ_PF[d]

[ns]
τDF[d]

[μs]
TSFQ-TRZ455468192.742.510.2391.218.5485
TSFQ-Ph459473252.722.490.2372.87.9385

理论计算与电子-空穴分布

通过理论计算,研究了两个发射器的基态和激发态能级以及电子-空穴分布。TSFQ-TRZ的S1和T2状态之间的能量差为0.13 eV,SOC矩阵元为0.54 cm−1,显著提高了RISC过程。

image.png

image.png

电致发光性能

电致发光设备使用TSFQ-TRZ作为发射器,展示了23 nm的FWHM和26.7%的EQEmax。使用磷光敏化剂FIrpic进一步提高了设备的EQEmax至28.3%。

image.png

EmittersVon[a]

[V]
_λ_EL[b]

[nm]
FWHM[b]

[nm]
CE[c]

[cd A−1]
EQE[c]

[%]
TSFQ-TRZ3.94722335.0/10.1/4.926.7/9.0/4.4
TSFQ-Ph3.74762530.0/12.0/5.122.9/9.1/3.9
15 wt % FIrpic: TSFQ-TRZ3.54762535. 0/22.4/12.228.3/18.2/9.9
15 wt % FIrpic: TSFQ-Ph3.54762930.0/18.6/7.820.2/12.6/5.3

结论

通过集成TSC块与刚性氮/羰基螺旋锁定框架,本文成功开发了高性能的窄带TSC材料。TSFQ-TRZ展示了杰出的窄带发射和高外量子效率,显示出在电致发光领域的广泛应用潜力。研究强调了TSC在实现基于氮/羰基框架的窄带发射中的关键作用。

参考文献

Jiang, Z.-Q.; Liu, R.-H.; Feng, Z.-Q.; Ge, S.-J.; Wang, Y.; Yu, Z.-H.; Wu, J.-R.; Yan, H.-Y.; Zhou, D.-Y.; Liao, L.-S. Integration of Through‐Space Conjugation of Adjacent Arene with Nitrogen/Carbonyl Framework for Narrowband Emission. 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424950.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42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