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P 型 BiVO 4 用于太阳能 O 2 还原至 H 2 O 2:光催化新突破
总结
研究通过 Ca²⁺掺杂在 Bi³⁺位点,成功制备了具有 p 型导电性的单斜晶系 BiVO 4(ms-BiVO 4),并将其应用于太阳能驱动的 O 2 还原生成 H 2 O 2。计算和实验结果表明,Ca 掺杂有效降低了自陷能,提升了空穴的稳定性和自由载流子生成。
摘要
光电化学电池(PECs)能够直接利用太阳能驱动化学反应,生成燃料和化学品。氧化物基光电极通常具有增强的抗光腐蚀稳定性,但大多数氧化物半导体为 n 型,适用于光阳极,而 p 型氧化物光阴极较为稀缺。本研究通过在富氧环境下在 Bi³⁺位点掺杂 Ca²⁺,成功制备了具有 p 型导电性的单斜晶系 BiVO 4(ms-BiVO 4,带隙 2.4 eV)。实验和计算结果表明,Ca 掺杂的 ms-BiVO 4 光阴极在适当催化剂的配合下,可用于太阳能驱动的 O 2 还原生成 H 2 O 2。混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ms-BiVO 4 中的空穴以极化子形式稳定存在,具有低自陷能,可能在有限温度下生成自由载流子。Ca 作为有效的浅受主掺杂剂,具有低形成能和热电离能,导致 p 型导电性。实验和计算结果为设计 p 型 ms-BiVO 4 提供了关键见解,使其作为极化子氧化物光阴极得以应用。
研究结果
光电极的合成与表征
- 合成方法:通过在富氧环境下在 Bi³⁺位点掺杂 Ca²⁺,制备具有 p 型导电性的单斜晶系 BiVO 4(ms-BiVO 4)。
- 表征方法:利用 X 射线衍射(XRD)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对光电极进行表征,确认其晶体结构和光吸收特性。
光催化性能
- 光催化活性:Ca 掺杂的 ms-BiVO 4 光阴极在适当催化剂的配合下,可用于太阳能驱动的 O 2 还原生成 H 2 O 2。
- 极化子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ms-BiVO 4 中的空穴以极化子形式稳定存在,具有低自陷能,可能在有限温度下生成自由载流子。
掺杂效果
- 掺杂剂特性:Ca 作为有效的浅受主掺杂剂,具有低形成能和热电离能,导致 p 型导电性。
- 计算结果:混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Ca 掺杂有效降低了自陷能,提升了空穴的稳定性和自由载流子生成。
研究细节
光电极制备:通过在富氧环境下在 Bi³⁺位点掺杂 Ca²⁺,成功制备了具有 p 型导电性的单斜晶系 BiVO 4(ms-BiVO 4)。
光催化活性:Ca 掺杂的 ms-BiVO 4 光阴极在适当催化剂的配合下,可用于太阳能驱动的 O 2 还原生成 H 2 O 2。
极化子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ms-BiVO 4 中的空穴以极化子形式稳定存在,具有低自陷能,可能在有限温度下生成自由载流子。
- 掺杂剂特性:Ca 作为有效的浅受主掺杂剂,具有低形成能和热电离能,导致 p 型导电性。
- 计算结果:混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揭示,Ca 掺杂有效降低了自陷能,提升了空穴的稳定性和自由载流子生成。
这项研究展示了通过 Ca 掺杂实现 p 型 BiVO 4 光阴极在太阳能驱动的 O 2 还原生成 H 2 O 2 中的巨大潜力,为未来的光电化学电池设计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详细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
参考文献
Seo, D.; Somjit, V.; Wi, D. H.; Galli, G.; Choi, K.-S. P-Type BiVO4 for Solar O2 Reduction to H2 O2. J. Am. Chem. Soc. 2025, jacs.4c13290. https://doi.org/10.1021/jacs.4c13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