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ngew. Chem】新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有效增强余辉现象

简介

该研究制备了一系列基于多环芳烃的双组分室温磷光材料,展示了近红外余辉。这些材料通过三重态激基复合物实现能量传递,从而实现了持久的发光。 image.png

摘要

有机长寿命磷光材料展示了超长光致发光的实际优势。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主要依赖于三重态激基复合物进行电子交换。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增强余辉现象,特别是在不同掺杂浓度下,双组分 RTP 系统表现出超高灵敏度和广谱检测能力。

image.png

研究结果与讨论

材料制备与表征

通过熔铸法将多环芳烃掺杂到苯甲酮及其衍生物中,制备了具有不同颜色和持续时间的余辉材料。实验结果显示,b[c]p/MeBPO 复合材料在 560 nm 处发射出亮黄色余辉,寿命为 860.01 ms,并且在日光下也能检测到。B[a]a/BPO 系统展示了在近红外区域的长寿命发光。 image.png

image.png

机制研究

通过瞬态吸收光谱研究发现,在 BPO 三重态激发态与 PAHs 之间形成了一种亚稳态物种,该物种通过功率律衰减最终形成了 PAHs 的三重态激发态,从而产生了长寿命的余辉。该过程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主要依赖于激基复合物的电子交换过程。

image.png

理论分析

采用 Marcus 理论研究了能量供体(主体)和受体(掺杂剂)之间的电子转移反应,发现余辉的持续时间与电子转移反应的活化能(ΔG≠)呈负相关关系。通过计算和实验,确定了不同 PAHs 和 BPO 组合的ΔG≠值,并发现ΔG≠较小时,余辉效果显著增强。 image.png

应用前景

双组分 RTP 系统在超高灵敏度和广谱检测方面具有很大潜力。特别是通过合理调整掺杂比,可以实现对 PAHs 的定量检测。研究表明,b[c]p/BPO 系统在极低的掺杂比下也能产生明显的余辉效果,展示了其在超高灵敏度检测中的应用前景。

image.png

结论

综上所述,本研究开发了一系列具有多色余辉的长寿命室温磷光材料,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这一机制主要依赖于激基复合物的电子交换过程,实现了能量从主体到 PAHs 三重态的转移,从而产生长寿命的余辉。双组分 RTP 系统在超高灵敏度检测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Ma, L.; Liu, Y.; Jin, X.; Jiang, T.; Zhou, L.; Wang, Q.; Tian, H.; Ma, X. Triplet Exciplex Mediated Multi‐Color Ultra‐Long Afterglow Mate‐rials. 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00847.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00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