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JACS】分子应变加速电子转移以增强氧还原反应:光催化新突破

简介

研究揭示了分子应变如何通过加速电子转移来增强铁-氮-碳(Fe–N–C)材料在氧还原反应(ORR)中的性能。通过在单壁碳纳米管(SWCNT)上沉积铁酞菁(FePc),实现了高效的 ORR 催化性能。

image.png

摘要

Fe–N–C 材料作为替代贵金属铂的 ORR 催化剂,具有巨大的潜力。然而,其潜力受到缓慢的 ORR 动力学的限制,导致高过电位和低能量转换效率。本文以 FePc 为模型催化剂,利用密度泛函理论(DFT)预测了氧还原反应的四电子还原机制。研究发现,分子应变通过降低*OH 的脱附能垒约 60 meV,加速了还原脱附过程。实验验证表明,弯曲的 FePc 在 SWCNT 上的半波电位(E 1/2)为 0.952 V,Tafel 斜率为 35.7 mV dec⁻¹,与最佳报道的 Fe–N–C 值相当。将其集成到锌-空气电池中,装置的最大功率密度为 350.6 mW cm⁻²,质量活性为 810 mAh g Zn⁻¹,表明分子应变是调节 Fe–N–C 材料 ORR 活性的有效工具。

研究细节

催化剂的合成与表征

  • 合成方法:通过在单壁碳纳米管(SWCNT)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上沉积 FePc,制备弯曲和平坦的 FePc。
  • 表征方法:利用 X 射线吸收精细结构(XAFS)、X 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拉曼光谱对催化剂进行表征,确认其电子结构和振动结构。

image.png

光物理性质

  • 吸收光谱:弯曲的 FePc 在 330 nm 处表现出强吸收带,表明其具有典型的[6]CPP 吸收特征。
  • 光稳定性:在极性溶剂 PhCN 中,弯曲的 FePc 在绿色光照射下迅速发生光解,30 分钟内 330 nm 处的特征吸收带消失。

image.png

光化学反应

  • 光解实验:在 1,10-菲咯啉存在下,弯曲的 FePc 在光照下生成[Fe (phen)₃]²⁺复合物,产率高达 80%。

image.png

  • 量子产率:在相同条件下,弯曲的 FePc 的量子产率比未应变的二茂铁高出 1000 倍,表明应变显著增强了其光反应性。

image.png

机理研究

  • 反应路径:通过 DFT 计算和实验数据,提出了弯曲的 FePc 在光激发三重态下被配体截获,导致 Fe-环戊二烯键解离的机理。
  • 配体效应:实验表明,亲核溶剂和外部配体显著促进了光解反应,验证了机理假设。

image.png

结果与讨论

  • 光生化学反应:高应变的纳米环结构使得二茂铁在光照下发生 Fe-环戊二烯键解离,生成 Fe²⁺并被 1,10-菲咯啉捕获。
  • 界面电场效应:空气-水-固体界面的强电场抑制了光生电子-空穴对的复合,延长了光生空穴的寿命,从而促进了·OH 生成。
  • 反应机理:通过自由基淬灭实验和 ESR 分析,确定了·OH 生成的主要反应路径,包括直接氧化 H₂O 和电子-空穴对的光生化学反应。
  • 环境因素影响:光强、相对湿度、颗粒浓度和微滴尺寸等环境因素显著影响·OH 生成,表明这些因素在大气光化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这项研究展示了矿物微滴气溶胶在大气化学中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空气质量和气候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详细信息可以在这里找到。

参考文献

Musgrave, C. B.; Su, J.; Xiong, P.; Song, Y.; Huang, L.; Liu, Y.; Li, G.; Zhang, Q.; Xin, Y.; Li, M. M.-J.; Kwok, R. T. K.; Lam, J. W. Y.; Tang, B. Z.; Goddard, W. A.; Ye, R. Molecular Strain Accelerates Electron Transfer for Enhanced Oxygen Reduction. J. Am. Chem. Soc. 2025, jacs.4c16637. https://doi.org/10.1021/jacs.4c16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