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dv. Mater.】“214倍光信号增强!酶激活微针系统精准缓解肿瘤缺氧助力高效光动力疗法”


一、研究背景:光动力疗法的“阿喀琉斯之踵”——疏水性与缺氧

光动力疗法(Photodynamic Therapy, PDT)因其非侵入性、空间选择性和光控释放特性,广泛用于临床癌症治疗,其基本机制是:光敏剂(PS)在特定光照条件下产生单态氧(¹O₂)等活性氧(ROS),诱导细胞死亡。

但这一过程对“分子氧”和“光敏剂浓度”高度依赖,而以下两大难题长期制约其应用:

  • 肿瘤缺氧(Hypoxia):实体瘤血管结构畸形、新陈代谢旺盛,氧气供应不足,而PDT反应还进一步消耗氧气。
  • 光敏剂疏水性强:多数PS结构刚性大、难以水溶,导致递送效率低、肿瘤富集差。

image.png

传统解决方案包括纳米载体包覆PS、氧释放系统、金属有机框架等手段,但这些策略存在生物安全性差、合成复杂、可降解性差等问题。


二、策略创新:“无载体酶纳米平台 + 微针贴片”组合突破

作者提出了以下全新策略:

  1. 载药不靠载体:直接使用酶(CAT)本身作为载体,构建“光敏剂@过氧化氢酶”纳米颗粒(PS@CAT NPs);
  2. 酸激活机制:PS绑定后抑制酶活性,肿瘤微环境酸性条件触发NPs解聚 → 酶活性恢复 + 光敏剂释放;
  3. 微针MN贴片递送:透明质酸(HA)制备微针,穿透皮肤可控递送药物,提升局部药效、减少全身毒性;
  4. 双模态可视成像:荧光/光声成像同步实现肿瘤区域药物代谢与供氧情况监控。

通过该系统,光敏剂递送问题与肿瘤缺氧难题得以同时缓解,为光动力疗法开辟新途径。


三、三种PS@CAT纳米平台构建与表征

研究选用3种经典疏水光敏剂:HPPH、Ce6、ZnPc,分别构建以下纳米颗粒:

纳米平台光敏剂缩写平均粒径(nm)包载效率(LE)酶含量
HGCHPPHHGC146.722.6%70.2%
CGCCe6CGC123.011.4%59.2%
ZGCZnPcZGC140.67.7%89.6%

重要特性:

  • TEM显示颗粒均一、球形;
  • ζ电位均为负,稳定性强;
  • 酸性条件下酶活恢复,能高效分解H₂O₂,产O₂;
  • 酶活性恢复后,与自由CAT基本相当,kcat在2.19×10⁴~2.37×10⁴ s⁻¹范围。

四、微针系统构建与表征:精准无痛递送平台

image.png

微针尺寸

  • 高度≈850μm,阵列10×10;
  • SEM显示针头清晰、表面嵌有NPs;
  • 力学测试:断裂力>2.1 N/针,满足穿皮力学要求。

透皮传输实验:

  • 应用10分钟后,可穿透至真皮层300μm深;
  • 采用RhB荧光模拟药物扩散,结果显示递送效率高;
  • 组织染色(HE、MB)确认微孔形成;
  • ZnPc在24 h时肿瘤部荧光强度达1822.8 a.u.,提示长效滞留能力强。

五、酸性激活机制验证 + 供氧增强实验

image.png

pH响应释放曲线(48小时):

pHHPPH释放Ce6释放ZnPc释放
7.4<10%<15%<10%
5.0≈60%≈70%≈100%

产O₂实验:

  • 在H₂O₂ + pH 5.0环境中,三种NPs释放O₂显著增强;
  • 酶活性恢复后,ROS(¹O₂)生成率提升至控制组3–4倍

DPBF探针验证:

  • 随pH降低,DPBF吸收衰减加快,表明ROS生成效率随颗粒解聚显著提高。

六、细胞水平验证:光敏增强效果可提升至3.9倍

image.png

使用乳腺癌4T1细胞模型,在激光照射(660 nm)下测试:

组别激光+NP浓度死亡率提升倍数 vs PS自由组
HGC1 µg/mL>80%3.9×↑
CGC10 µg/mL>80%2.3×↑
ZGC40 µg/mL>80%2.8×↑

荧光染色结果(活/死染色PI): 显示红色阳性细胞显著增多

image.png

Annexin V-FITC/PI流式细胞术:

  • 三种CAT加载组在激光下晚期凋亡比例提升明显;
  • 尤其HGC组,晚期凋亡率提升3.9倍,效果优于CAT对照组和自由PS组。

image.png


七、ROS机制深入探索:三重细胞攻击路径叠加

1️⃣ ROS检测(DCFH-DA):

  • 激光组ROS释放强度比自由PS组高出3.6–4.0倍
  • 三种NP组均实现氧供与PDT同步放大效应。

2️⃣ JC-1线粒体膜电位检测:

  • 红/绿荧光比值下降至1.1以下,线粒体损伤显著;

3️⃣ BODIPY脂质过氧化染色:

  • 红/绿比值降低,提示细胞膜结构遭受严重氧化攻击。

该策略通过“产ROS + 损伤线粒体 + 脂质氧化”三条通路叠加,诱导高效细胞凋亡。


八、活体成像验证:治疗窗口精确控制

image.png

双模态成像(FL/PA):

  • 荧光峰值:
光敏剂时间肿瘤部FL强度
HPPH24 h15.0×10⁸ a.u.
Ce624 h20.1×10⁸ a.u.
ZnPc24 h3.2×10⁸ a.u.
  • 光声信号显示O₂饱和度增加,提示供氧能力增强;
  • 无肿瘤组织中未见显著富集,特异性良好。

image.png


九、总结与前景展望:一体化低成本解决三大瓶颈

本研究构建的“PS@CAT NPs + 微针贴片”系统,带来了下列关键突破:

无载体、高稳定性递送
酸性激活、定向释放
214倍荧光信号增强(Ce6组)
三倍以上光动力疗效提升
微针系统实现无创精准给药
体内长时间肿瘤富集,成像窗口精准可控

未来应用场景:

  • 皮肤癌、浅表肿瘤局部PDT治疗;
  • 微针系统

参考文献

Li, Y.; Li, Y.; He, G.; Li, X.; Ding, R.; Yan, R.; Lin, J.; Huang, P. Activatable Enzymatic Nanoplatform Incorporated into Microneedle Patch for Relieving Tumor Hypoxia Augmented Photodynamic Therapy. Advanced Materials 2025, 2504258. https://doi.org/10.1002/adma.202504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