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CS】高亮度、高温定性,一种染料通式,实现免洗、近红外的多细胞器超分辨成像
✨ 引言
荧光成像是揭示生命活动的“显影剂”,从追踪细胞膜到观察线粒体活动,这项技术已广泛服务于疾病诊断、药物筛选和基础研究。然而,传统荧光染料(如氰碱类)在结构设计、成像效率和生物适应性方面仍存在诸多限制。
如今,一项发表在 JACS 的最新研究打破桎梏:研究团队首次将“硼-氟”结构(BFI)引入传统氰碱染料架构,打造出全新中性染料平台——BCy 染料,实现了从设计理念到应用场景的全方位进化!
🧬 研究背景与目标
氰碱染料因其高吸光度与近红外发光特性,被广泛用于生物成像。但它们的弱点也显而易见:
- 通常带正电,容易“偏爱”线粒体,其他胞器染色效率不佳
- 光稳定性差,难以长时间拍摄
- 常需清洗步骤,影响活细胞实验的便捷性和成像质量
这项研究的核心目标,是重构传统染料结构,实现:
- 多器官靶向性
- 高亮度和强光稳定性
- 免洗染色能力
- 可调控响应性(如pH、H₂O₂)
🌟 主要发现
🚧 结构重建:从“带电”到“中性”的转变
研究团队采用 硼-氟桥接吲哚啉(BFI) 替代原有阳离子吲哚结构,构建出中性染料平台 BCy。该设计具备以下显著优势:
- 高亮度:最大荧光强度达 12.4×10⁴ M⁻¹·cm⁻¹
- 宽谱可调:发射波长覆盖 588–837 nm,从橙光到近红外
- 光稳定性强:连续光照下衰减率远低于商用染料(如Cy5.5、ICG)
- 可模块化合成:支持快速合成不同功能探针
🧼 开启“免洗成像”新时代
借助 BCy 的中性结构和环境响应性,研究者开发了多种免洗染色探针:
探针名称 | 靶向器官 | 发射波段 |
---|---|---|
MemBCy | 细胞膜 | 近红外 |
LDBCy | 脂滴 | 远红光-近红外 |
MitoBCy5 | 线粒体 | 700 nm |
LysoBCy5 | 溶酶体 | 红光 |
这些探针具备高度选择性,无需洗涤即可完成高对比度成像,并能用于 STED 超分辨显微技术,显著提高图像清晰度。
⚡ 智能探针:精准响应酸碱和过氧化氢
- pHBCy5:嵌入二乙氨基团,实现对细胞酸性环境(如溶酶体)的强响应,荧光提升超 300 倍,可用于监测自噬过程。
- HPBCy5-1:通过引入吡啶阳离子结构作为猝灭基团,当遇 H₂O₂ 时裂解,释放高亮产物,成功用于小鼠肝损伤模型中的氧化应激追踪与脂滴迁移成像。
🔍 研究意义与前景展望
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染料架构(BCy平台),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可编程、模块化、易于合成的工具箱,满足现代生物成像对高性能探针的多重需求。
它的“免洗”、“高亮”、“多靶向”与“响应性”四大特征,让基础科研、药物研发、临床诊断乃至手术导航都拥有了全新的视角和手段。
参考文献
Zhan, Z.; Zhang, J.; Shen, T.; Li, J.; Chai, L.; Pan, L.; Yang, H.; Liu, T.; Liu, X.; Mao, W. Reengineering Cyanine Dyes via Borondifluoro Indolenine: A Tunable Platform for Wash-Free Imaging and Responsive Biosensing. J. Am. Chem. Soc. 2025, jacs.5c05565. https://doi.org/10.1021/jacs.5c055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