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Angew. Chem.】5类线粒体靶向工具,精准抗癌新突破!

近年来,肿瘤治疗面临传统方法的瓶颈:低靶向性、高毒副作用、耐药性强。本文综述了《Angewandte Chemie》最新综述文章,聚焦于线粒体靶向分子工具在精准肿瘤治疗中的应用,展示了其在提高疗效、降低毒性方面的巨大潜力。

image.png


🎯为什么选择线粒体作为靶点?

线粒体是细胞能量代谢和凋亡的核心调控器。通过精准定位药物至线粒体,可实现以下治疗优势:

  • 破坏线粒体膜结构,诱导肿瘤细胞死亡
  • 干扰呼吸链,阻断能量供应
  • 激活免疫通路,提高抗肿瘤免疫反应
  • 降低对正常组织的毒性,提升治疗安全性

image.png


🧪5类线粒体靶向分子工具

文章系统总结了五大类分子工具的设计策略与治疗机制:

1. 小分子药物

通过结构修饰增强线粒体亲和性,如三苯基膦(TPP)修饰的抗癌分子,可高效聚集于线粒体并诱导凋亡。

image.png

2. 金属配合物

利用金属离子(如铂、铼)与线粒体特异性配体结合,形成稳定复合物,具有优异的光敏或氧化应激诱导能力。 image.png

3. 纳米药物

通过载体包裹药物并表面修饰线粒体靶向基团,实现高效递送与控释,兼具诊断与治疗功能。 image.pngimage.png

4. 高分子药物

聚合物结构可调性强,适合构建多功能平台,实现线粒体定位、药物释放与免疫激活的协同治疗。 image.png

5. 单分子多功能探针

集成成像、治疗、靶向于一体,适用于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 image.png


⚠️挑战与展望

尽管线粒体靶向策略展现出广阔前景,但仍面临以下挑战:

  • 分子设计需进一步优化,提高选择性与稳定性
  • 与免疫治疗、代谢调控等联合策略尚待深入探索
  • 靶向线粒体DNA的工具仍处于早期阶段

未来,合理设计并整合多种功能的线粒体靶向工具,有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个性化、低毒性、高效率”肿瘤治疗。

参考文献

X. Wang, Y. Tang, Q. Li, Angew. Chem. Int. Ed.. 2025, e202511230.  https://doi.org/10.1002/anie.20251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