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JACS】790%光稳定性提升!Cy5染料的单分子成像性能革命性突破

在单分子成像(Single-Molecule Imaging, SMI)领域,红色荧光染料Cy5因其高亮度和良好光谱特性而广泛应用。然而,其易光漂白、信号闪烁以及对细胞环境中亲核试剂的敏感性,严重限制了其在活细胞长期成像中的表现。近日,《美国化学会志》(JACS)发表了一项突破性研究,提出通过抑制系间窜越(Intersystem Crossing, ISC)来显著提升Cy5染料的光稳定性和信噪比(SNR),为单分子成像技术带来革命性进展。

image.png


🔬 问题根源:Cy5染料的三重态困境

Cy5染料在激发态下容易进入三重态,这一状态不仅促进与分子氧的能量转移,生成活性氧(ROS)导致光漂白,还引发荧光间歇性(photoblinking),增加成像噪声。此外,三重态下的Cy5更易受到细胞内亲核试剂(如β-巯基乙醇)的攻击,形成非荧光状态,进一步降低成像质量。

image.png

传统解决方案如氧清除系统(OSS)和三重态猝灭剂(TSQ)虽能延长染料寿命,但存在毒性问题,限制了其在活细胞中的应用。


🧪 创新策略:通过分子设计抑制ISC

研究团队以Cy5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在meso位引入苯基取代基的衍生物,尤其是引入强吸电子基团(如硝基)的Cy5-N,通过调控分子轨道能级差(ΔE),有效抑制了ISC过程。

image.png

  • 理论计算显示,Cy5-N的ISC速率常数(kISC)显著低于原始Cy5。
  • 瞬态吸收光谱验证了三重态形成的减少。
  • Cy5-N在存在β-巯基乙醇的条件下仍能保持持续发光,表现出优异的抗亲核攻击能力。

📈 性能飞跃:Cy5-N的光稳定性提升790%,SNR提高2.3倍

在单分子水平上,Cy5-N的表现令人瞩目:

image.png

  • 在常氧条件下,Cy5-N的平均存活时间达7秒,是原始Cy5的790%。
  • 单分子亮度虽略低,但总光子数显著增加,提升了成像持续性。
  • 在OSS缓冲液中,Cy5-N的信号波动极低,SNR提高2.3倍,远超其他衍生物。

此外,Cy5-N对常见的三重态猝灭剂如Trolox和MV/AA系统表现出“免疫”特性,表明其三重态形成已被根本性抑制。


🧬 活细胞追踪:EGFR轨迹延长至75秒,揭示更多动态过程

研究进一步在活U2OS细胞中追踪EGFR膜蛋白,结果显示: image.png

  • Cy5-N标记的EGFR轨迹平均持续时间为30.4秒,是Cy5的3倍。
  • 在低激光功率下,Cy5-N仍能维持75秒的追踪时间,远超Cy5的27.3秒。
  • 更长的观察窗口使研究者得以捕捉从自由扩散到定向运动的罕见转变,揭示了EGFR内吞和膜锚定等复杂动态过程。

🧠 机制解析:从分子轨道到细胞膜环境的协同优化

Cy5-N的优异性能不仅源于分子结构的优化,还受益于其在细胞膜环境中的行为:

  • HOMO与LUMO的电子分布分离,暗示存在分子内电荷转移(ICT)猝灭机制。
  • 在细胞膜高粘度环境中,Cy5-N的TICT(扭曲电荷转移)过程被抑制,进一步提升亮度和定位精度。

🧭 结语:Cy5-N开启单分子成像新时代

这项研究通过分子结构创新,从根本上解决了Cy5染料的三重态问题,实现了光稳定性和信噪比的双重飞跃。Cy5-N不仅在体外表现优异,更在活细胞中展现出卓越的追踪能力,为探索细胞内复杂动态过程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未来,ISC抑制策略有望推广至其他荧光染料体系,推动生物成像、分子诊断乃至纳米医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Ding, F.; Chen, S.; Du, F.; Shen, C.; Sun, K.; Zhai, T.; Tang, Y.; Zhao, F.; Zhang, Y.; Liu, Q. Enhanced Single-Molecule Imaging via Intersystem Crossing Suppression. J. Am. Chem. Soc. 2025, jacs.5c02236. https://doi.org/10.1021/jacs.5c02236.